<button id="llico"><acronym id="llico"></acronym></button><rp id="llico"><strike id="llico"></strike></rp>
<li id="llico"></li>
<button id="llico"><object id="llico"></object></button>

<th id="llico"></th>

  • <label id="llico"><acronym id="llico"></acronym></label>
      <nobr id="llico"></nobr>

      
      

        <rp id="llico"><ruby id="llico"><blockquote id="llico"></blockquote></ruby></rp>

        當前位置:巧家新聞網 >> 縣情 >> 新聞詳情

        云南巧家歡迎您

        2022-02-24 17:04編輯:陸元華 余慶德

        基本縣情

        巧家縣位于云南省東北部、昭通市西南部,轄17個鄉鎮(街道)、192個村(社區),國土面積3245平方公里,總人口62.5萬人,是昭通市面積、人口第三大縣?;究h情概括為“歷史悠久、人文薈萃、區位獨特、氣候宜居、資源富集”。歷史悠久。公元前135年置堂瑯縣,隋建開邊縣,清設巧家廳,民國廢府存縣改稱巧家縣至今。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,巧家先民和周邊會澤、東川先民共同創造了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“堂瑯文化”,境內遺存蒙姑石棺墓群、乾隆年間“安瀾吉水”摩崖石刻等歷史人文遺跡。人文薈萃。巧家是光緒年間廣東水師提督、云南提督、民國政府授陸軍上將李福星,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謀總長張開儒,共青團云南省委第一支部書記李國柱等歷史名人故鄉。1935年5月,中央紅軍一方面軍紅九軍團在巧家境內歷時14天成功搶渡金沙江,為紅軍長征的最終勝利寫下了光輝的一頁,2014年省人民政府將巧家縣確定為革命老區縣。區位獨特。

        巧家縣毗鄰省內東川區、會澤縣、魯甸縣、昭陽區,省外沿金沙江與四川省涼山州會東、寧南、布拖、金陽等縣隔江相望,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,隨著格巧高速建成通車,“3鐵3高”(昭攀麗、東川至巧家、沿江鐵路;魯巧、會巧、蒙姑至會東高速公路)和金沙江航道、翻壩碼頭、港口、機場謀劃建設,交通基礎設施不斷改善,巧家縣將形成連接滇中3小時經濟圈,連接攀西經濟區2小時經濟圈,融入長江經濟帶,區位優勢逐步凸顯。氣候宜居。金沙江環流于縣境西北,牛欄江縈繞于縣境東北,大藥山雄踞于滇東北群峰之上,形成了“兩江夾一山”的地形地貌,境內海拔高差達3441米,涵蓋了從亞熱帶到寒溫帶所有氣候類型??h城年均氣溫21.1攝氏度,無霜期347天以上,被譽為“三季巧家、水上天堂、避寒圣地、西部三亞”。資源富集。主要有水能、光熱、風能、礦產、旅游“五大資源”。有中小流域水電裝機容量80.63萬千瓦,白鶴灘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1600萬千瓦,縣境內可開發的風能、太陽能資源分別為100萬千瓦,現已探明的礦種有石膏、鉛鋅、銅等10余種,石膏礦儲量3億噸,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藥山、白鶴灘巨型水電站建成后的高峽平湖景觀、金沙江大峽谷、賴石山大草原等旅游資源。

        資源特產

        水能資源。主要河流有金沙江、牛欄江、以禮河,境內河流均屬金沙江一、二級支流,其中徑流面積大于30平方公里的有20條,總長649公里。2019年,境內有在建單機容量、抗震參數、地下洞室群規模等均居全球第一的巨型水電站——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正在建設。此外,有大型水電站1座、中型水電站1座、小型水電站35座,總裝機60.54萬千瓦。

        風能資源??h內風能資源分布在二半山以上地區,已建成風力發電裝機容量27.3萬千瓦,其中崇溪鎮賴石山4.95萬千瓦、藥山鎮洗羊塘4.95萬千瓦、老店鎮大巖洞3.9萬千瓦、老店鎮三股水4.95萬千瓦、崇溪鎮海壩3.6萬千瓦、崇溪鎮新廠溝4.95萬千瓦。

        光熱資源。2019年,縣城年平均氣溫23.2℃,比歷年平均偏高2.1℃。年極端最高氣溫42.8℃,年內日最高氣溫40.0℃以上天數20天,35.0℃以上天數 80天。建成并網發電分布式戶用光伏7164戶、村級光伏電站140個、5萬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1座。

        生物資源。主要集中在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,涉及9個鄉鎮34個行政村,保護面積20141公頃,其中核心區8033公頃、緩沖區7211公頃、實驗區4897公頃,由藥山和楊家灣兩個獨立片區組成。保護區植被有常綠闊葉林、硬葉常綠闊葉林、落葉闊葉林、暖性針葉林、溫性針葉林、干熱稀樹灌草叢、灌叢、草甸8個植被,其中原生植被類型、瀕危物種構成的群落、冰川遺跡上發育的沼澤化草甸三類植被需重點保護。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191科、680屬、1406種,其中有杜仲屬、珙桐屬、巴山木竹等13個中國特有屬,有攀枝花蘇鐵等約20 種中國西南特有種,有巧家五針松等10種藥山自然保護區特有物種。有保護植物52種,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46種,省級保護植物6種;有陸棲脊椎動物262種,其中兩棲類動物13種,爬行動物20種,鳥類164種,獸類65種,其中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31種(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4種,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7種)。藥用植物(含菌物)850余種。保護區主要地質遺跡有燕山期至喜山期中晚階段的古夷平面、第四紀冰期遺跡、深切河谷、西南地區奧陶系單位巧家組。

        礦產資源。已發現的礦產35種,已探明儲量的有18 種,其中鉛、鋅、鋁、銅金屬礦產儲量大、品位高,伴生鎘、鍺、鎵、銦、銀等礦產?,F已探明以鉛鋅礦為主的礦產資源儲量達150多萬噸,鋁土礦500萬噸,銅礦床38個。非金屬礦有石膏礦、石灰石、重晶石、冰洲石、瑩石、花崗石、稀土、磷塊等,品質優、儲量大,其中石膏礦儲量達3億噸、石灰石儲量超過100億噸。

        旅游資源。人文類旅游資源主要有蒙姑石匠房銅運古道、蒙姑鎮拖坑村布依族“六月六”、小河鎮馬鞍村苗族“花山節”、大寨鎮車坪村彝族“火把節”、茂租鎮鸚哥村亞洲第一高溜——鸚哥溜索。自然風光類旅游資源主要有馬樹濕地及大白路萬畝杜鵑、崇溪賴石山萬畝草山、中國最美麗的鳥——栗喉蜂虎金塘棲息地、白鶴灘中村鄉村旅游、縣城堂瑯文化廣場、龍潭公園、玉屏公園、魁閣塔、巧家一中鳳尾花等自然景觀。主要特產有馬樹紅氈、小碗紅糖、斑銅工藝品、天然蠶絲被、巧家奇石、青花椒、核桃、芒果、藍莓、枇杷、草莓、火龍果、洞藏包谷酒、紅山灰豆腐、大寨芭蕉芋粉條等。特色小吃有卷粉、熨斗粑、包谷粑、稀豆粉、砂鍋米線、破酥包子、小米豬腳等。

        人口民族

        2020年末,全縣人口62.5萬人,比上年增長0.4%,其中:非農業人口17.57萬人;女性28.59萬人;少數民族人口3.32萬人。出生人口8561人,出生率13.7‰;死亡3705人,死亡率5.9‰;凈增長 4856人,自然增長率7.8‰。

        “十三五”經濟社會發展情況

        “十三五”期間,在黨中央、國務院和省市黨委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巧家縣委、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艱苦奮斗、砥礪前行,全縣經濟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,呈現“一平穩,雙勝利,六提升”。

        一平穩,即: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大關,達103.03億元,超“十三五”規劃目標23.03億元;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715.34億元,是“十二五”時期的3.8倍;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城鎮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,分別實現年均增長11.5%、7.1%、9.3%。

        雙勝利,即:脫貧攻堅、移民搬遷兩線作戰取得決定性勝利。一是脫貧摘帽如期實現。面對全縣貧困人口排名全省第6的巨大壓力,我們緊緊圍繞“兩不愁三保障”總體目標,堅持既不吊高胃口,也不降低標準,堅決落實“六個精準”工作要求,累計爭取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12億元,補短板、強弱項、促提升,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17.28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、17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、整縣摘帽。二是移民搬遷順利完成。始終把支持和服務好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建設,完成移民搬遷,確保國家重點工程如期完成,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。在搬遷人口占全庫區46.52%、云南岸94.94%的情況下,用37天完成了搬遷安置協議簽訂、60天完成了生產安置協議簽訂、56天完成了50178人搬遷入住和庫底清理,為如期發電夯實了基礎。

        六提升,即:基礎設施、產業培育、生態環保、民生事業、深化改革和黨的建設成效明顯提升。一是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。堅持交通先行,新增公路里程4961公里,總里程達7371公里,是“十二五”末的3倍,2020年格巧高速的全線貫通,改寫了巧家“不通高速公路”的歷史。累計建成各類水利工程6692件,新增蓄水庫容3894萬立方米,耕地有效灌溉率提高至39.85%,供水工程保障率穩定在95%以上??h城實現擴容提質,建成區面積達7.96平方公里。二是產業培育實現提檔升級。著力推動“10個萬”“10個千”(即:萬畝連片的冷涼蔬菜、蠶桑、烤煙、草莓、核桃、花椒、馬鈴薯基地各1個,萬頭生豬規?;B殖小區2個、20萬羽蛋雞現代化養殖基地1個;千畝連片的甘蔗、火龍果、軟籽石榴、楊梅、中藥材、水果繁育、仿野生食用菌、荷蘭豆、花椒新品種基地各1個,千頭黃毛烏金豬規模養殖場1個)產業基地建設,農林牧漁總產值年均增長5.8%,達到55.16億元;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.8%,達到6.79億元;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%,達到40.8億元。三是生態治理成效明顯。統籌抓好“山水林田湖草”綜合治理,全力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,全面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,深入開展愛國衛生專項行動和城鄉人居環境提升行動,金沙江、牛欄江等重點河流和藥山等重點區域保護治理成效明顯。四是民生事業不斷進步。民生領域累計支出173億元、占財政支出的84.1%,較“十二五”期間提高9.6個百分點?!?·03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全面勝利,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通過國家檢查驗收,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,基本實現“小病不出鄉、大病不出縣”。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,年均新增城鎮就業3400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.3%以內。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持續落實,累計接種疫苗21萬劑次。五是深化改革成果豐碩?!胺殴芊备母锷钊胪七M,行政職權事項取消130項、承接284項,營商環境逐步優化,累計簽約招商引資項目68個,到位資金158.13億元,是“十二五”末的2.3倍。六是全面從嚴治黨成效明顯。

        2020年,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07.2億元,年均增長27.1%,是“十二五”時期的3.8倍;地方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1.5%,2020年達5.32億元,公共預算支出2020年達46.98億元,較“十二五”末減少14.19億元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.3%、2020年達到19.94億元,較2015年增加6.57億元;城鎮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8748元、11195元,較2015年增加8387元、4007元。

        道路交通

        2020年,全縣公路通車里程6413.14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63.78公里,國道135.47公里、省道131.15公里。年末全縣有機動車129182 輛(含摩托車),其中營運車輛2713輛,貨運車輛2292輛,客運車輛421輛、班線客車244 輛、城市公交25輛、出租車152輛??瓦\班線路56條,其中跨省線路8條、跨市線路6條、跨縣線路4條、縣內線路38條,平均日發班次214班次,全縣建制村通車率達100%。全年客運量達74萬人,客運周轉量6450萬人公里,貨運量327萬噸,貨運周轉量59488萬噸公里。

        教科文衛

        2020年末,全縣有學校305所,其中幼兒園24所(公辦12所,民辦12所),小學253所(村級完小192所,教學點61個),初中22所(初級中學13所,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),高中3所(普通高中2所,完全中學1所),特殊教育學校1所,中等職業學校2所。在校學生94057人,其中學前教育11257人、小學45897人、初中27339人、高中8694人、職業學校681人、特殊教育189人。教職工4602人,其中幼兒園138人、小學2372人、初中1383人、高中597人、職中77人、進修學校13人、特殊教育學校22人。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幼兒園100%、小學99.54%、初中99.79%、高中99.81%、進修學校100%、職業學校90.79%。有專業技術職稱4645人,其中高職 1615人、中職2202人。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.99%,適齡少年入學率達99.94%,高中毛入學率達64.78%,高考上線率99.72%。全年投入教育經費11.75億元,比上年增長0.95%。有文化事業機構20個,其中藝術表演團體1個、圖書館1個、鄉鎮文化站16個、文化館1個、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大隊1個。有電視臺1座,廣播電臺1座,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率為100%。全年投入醫療衛生事業資金1.98 億元。有衛生機構 248家,其中公立二級醫院2家、民營醫院5家、鄉鎮衛生院(含分院)19家、村衛生室192家、其他醫療衛生機構30家。衛生技術人員1571人(其中公立醫院1107人、民營醫院464人);執業醫師 284人(其中公立醫院208人)、執業助理醫師135人(其中公立醫院113人)、注冊護士707人(其中公立醫院433人)。病床位2350張,其中縣級醫療機構1499張(包括民營醫院560張),鄉鎮衛生院811張。

        社會保障和人民生活

        2020年,34.34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,繳納養老保險金2.55億元,發放養老金3.13億元。1.8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醫保,其中在職13679人、退休4369人。收繳城鎮職工醫?;?673萬元,支出6221.42萬元。48.9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,籌集醫?;?.6億元(個人繳費1.07億元),支出2.78億元(住院報銷費用2.26億元)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.8%以內。累計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9.65萬人次。7454名城鎮居民和63741名農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,分別發放低保金2217.02萬元和20961.17萬元。52573名困難群眾獲得臨時救助金4721.32萬元。1758名特困人員享受特困供養生活補助金2240.48萬元。全縣傷殘軍人115人,在鄉老復員軍人89人。全縣有社會福利服務中心(敬老院)9個,集中供養特困人員394人;有兒童福利院1所,集中供養孤兒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47人。

        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基本情況

        白鶴灘水電站是金沙江下游第二個梯級水電站(烏東德、白鶴灘、溪洛渡、向家壩),壩址位于四川省寧南縣和云南省巧家縣境內,距巧家縣城約41公里,上距烏東德壩址約182公里,下距溪洛渡壩址約195公里。水庫正常蓄水位825米、庫容190.06億立方米、水庫面積216.49平方公里,壩高289米、壩頂高程834米,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,多年平均發電量624.43億千瓦時,單機容量、抗震參數、地下洞室群規模等均居全球第一。水電站于2017年7月31日獲國家核準,主體工程于2017年8月動工建設,計劃于2021年5月下閘蓄水,2021年7月1日首批機組投產發電,2022年底全部機組投產發電。

        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征地影響涉及巧家縣大寨、白鶴灘、金塘、蒙姑、崇溪5個鎮32個村(社區)184個村(居)民小組17213戶41310人,房屋353萬平方米,土地11.385萬畝,整體遷建集鎮(金塘鎮)1個,遷復建企事業單位68家。

        根據移民安置規劃報告,至規劃水平年,巧家搬遷安置人口44919人,占云南部分47513人的95%。按照移民全部在縣內安置的要求,本著將城鎮發展前景最好的區域用于安置移民的思路,規劃確定了“一城三鎮”8個移民集中安置區(大寨鎮王家灣,白鶴灘鎮黎明、七里、北門、天生梁子、邱家嶼,金塘遷建集鎮,蒙姑鎮十里坪)。

        亚洲乱亚洲乱妇国产人妖23p
        <button id="llico"><acronym id="llico"></acronym></button><rp id="llico"><strike id="llico"></strike></rp>
        <li id="llico"></li>
        <button id="llico"><object id="llico"></object></button>

        <th id="llico"></th>

      1. <label id="llico"><acronym id="llico"></acronym></label>
          <nobr id="llico"></nobr>

          
          

            <rp id="llico"><ruby id="llico"><blockquote id="llico"></blockquote></ruby></rp>